近期有些网友想要了解腊梅为什么会掉花苞的相关情况,小编通过整理给您分析,根据自身经验分享梅花盆景老是掉花苞?有关知识。
梅花是蔷薇科杏属落叶花乔木,在我国已经有3500年的栽培历史,与兰、竹、菊并称花卉四君子。
历朝历代咏梅、画梅的文人墨客有很多,古有王冕,今有徐悲鸿、张大千,寻常百姓也是房前屋后普遍栽植。
当代社会更是培育了大量名优品种,有观花的,有食果的,如话梅干,杏梅酱,梅干脯等等。
我们平时说的梅花是两个物种,一个是蔷薇科的梅花,花乔木。单瓣、重瓣、半重瓣。
花朵一般开红色、紫色、粉色、粉白色、墨色,少有黄色,五彩缤纷,既能观果又能观花。
另一个是腊梅科的腊梅,俗称干枝梅,小灌木。有素心、勾心两个品种。花朵是蜡质黄色,只能观花,但香味久远。
这两种梅花有着本质不同,但是有一个共同点,即耐寒性好,这也是物种普遍性的原因。
露天栽植的梅花通风透光好、土壤接地气,易于管理,今天我们重点探讨蔷薇科梅花的盆栽管理。
按照食用、观花来分,分为果梅、花梅,又细分为400多个小种,花梅有四大品系,分别是直脚梅(七大类)、照水梅(六大类)、龙游梅、杏梅。
梅花老桩爆花
梅花有什么特点呢?梅花盆栽多是嫁接而成的,砧木以桃、李、杏、实生梅为主,这几种砧木的根系都不耐积水,如用桃、李嫁接的榆叶梅、杏梅等树种,都是喜肥水而不耐积水、喜全光照。
在园林工程中有许多榆叶梅、杏梅、碧桃因积水烂根。了解了梅花砧木的根系,我们对盆栽梅花的种植土就有了大致的配置方向,喜酸性、中性排水良好的黄棕壤、棕壤。
同样,露天栽植的梅花、桃、李、杏一般都是排水良好的丘陵山地居多,根部很少发生腐烂病,结出的果子口感也好。了解了梅花的特点,可用三招搞定梅花掉苞的问题。
虽然花量多,但枝条瘦弱
一、高配置腐殖土
所谓高配置,就是用对待绿植的方式给梅花配置腐殖土。盆栽梅花与自然生长的差别在于,盆栽梅花只能依靠这点腐殖土,而在大自然生长的植物获得肥水方式很多,所以给盆栽高配待遇不为过。
为保持不积水,沙性菜园土5份、腐熟有机肥3份、沙岩2份(有条件的可以用珍珠岩、松脂岩)。
这样的腐殖土通透性高,有机物多。上面说过,梅花掉花苞,与积水有关系,以前不积水,现在排水孔阻塞,导致根系缺氧,这是一个原因。
任何植物都要抓住养根保叶双结合这个根本,达到促花芽分化发育、结果实的目的。
肥水足,花被片肥厚丰满
二、高肥水管理
高肥水的前提是不积水,原则是见干见湿,浇则浇透。时间点要掌握好,花苞漏缝隙就应该控水控肥。
待花苞破片前,花盆就不要搬动了。这时从室内半光照搬到阳台窗口,掉花苞不足为奇,这也是一个因素。
待花谢后,6-10月份可用腐熟有机肥液体加上磷钾肥浇灌,5-9月份结合预防白粉病、炭疽病、红蜘蛛、蚧壳虫,农药中加入芸苔素、硼锌肥混合喷叶。
这样可使梅花的纯花芽发育更饱满,抗逆性环境能力更强,不会因为多点风少点光照掉花苞。
通风透光好
三、高效通风透光
梅花是全日照植物,通风透光好的盆景形成的花芽丰满欲裂,圆润而有光泽,花片放开后肉质、细腻、肥厚,花期长,香味足。
通风透光差的梅花花芽瘦瘪,呈枣核状,花期短,温差变动大时花片易稠落。
对叶片也有致命伤害,如白粉病、炭疽病、流胶、疮痂、真菌细菌性穿孔都与无风少光有关。
上述病害导致提前落叶、枯枝、枯干,轻则不形成花芽,重则盆景枯死。
保持高效通风透光,辅以粉锈宁、炭疽福美、甲基硫菌灵、春雷霉素、宁南霉素、多抗霉素等药物可以控制病情;对盾蚧、蚜虫、红蜘蛛等虫害,我们曾多次讲过治理方法。
光照足
雪中寒梅
结束语:梅花盆栽是所有盆景中较易养护的植物。因为它是发育纯花芽(如同桃、杏),短枝多,易形成花芽;适应能力强,给它通风透光的环境,加点肥水,花苞成串。
如果需要它春节期间开花,一般大寒之前应置于室外向阳之处休眠,不要浇水。
如果土壤干燥,可以放点积雪(条件允许)保持湿润即可,花盆做防寒保暖,大寒时搬入室内向阳通风位置。